基础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部分场景需填写)、就诊科室、就诊日期。
诊断依据:简要说明诊断所依赖的关键信息,如 “因‘咳嗽伴发热 3 天’就诊,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胸部 CT 示右肺下叶炎症,结合临床症状”。
核对信息并签字:医师填写诊断证明后,患者需核对个人信息、诊断结果、建议内容是否准确,确认无误后由医师签字。
加盖专用公章:携带医师签字后的诊断证明,到医院指定窗口(通常为医务科、门诊服务台或科室护士站)加盖 “诊断证明专用章”——未盖章的证明无法律效力。
留存备用:建议复印 1-2 份留存,原件根据需求提交(如单位、保险公司),部分医院会提供电子诊断证明(需通过官方 APP / 公众号下载,同样需含电子公章)。
诊断证明是连接医疗与社会事务的重要凭证,主要用于以下场景:
职场相关:向单位申请病假、停工留薪(工伤),需提供 “建议休息 XX 天” 的诊断证明,作为考勤和薪资核算的依据;
保险理赔:申请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理赔时,需提供诊断证明(明确疾病类型 / 伤害程度),结合病历、检查报告等作为理赔审核依据;
学业相关:学生因疾病需休学、缓考,或申请体育免修,需提供诊断证明,由学校教务处 / 学生处审核;
法律事务:涉及伤残鉴定、医疗纠纷、侵权赔偿时,诊断证明是证明 “健康损害与事件关联” 的关键医学证据,需由三甲医院或指定鉴定机构出具;
特殊事务:如申请残疾人证(需明确伤残类型及等级)、办理出国签证(部分国家需证明无传染性疾病)等。
医学专业性与准确性要求:疾病名称需遵循《国际疾病分类》(ICD-10/ICD-11)或国内医学指南的标准命名,确保不同医疗机构、医师、相关机构(如保险公司、单位、司法部门)能准确理解病情。例如:
正确:“2 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 节段,左侧神经根受压)”
错误:“糖病”“腰突”“坐骨神”(“坐骨神” 多为症状描述,非病因诊断,规范表述应为 “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
避免歧义与法律风险:简称或俗称可能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