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故障诊断:首先需要确定音响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检查电源、连接线、输入信号等来初步判断故障原因。例如,如果音响无声音输出,可能是电源问题或信号输入问题。
部件检查:打开音响外壳,检查内部部件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烧焦的电路板、断裂的连接线或损坏的喇叭单元。使用万用表测量关键部件的电阻、电压等参数,以确认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更换或修复:根据诊断结果,更换损坏的部件或修复电路问题。例如,如果发现喇叭单元损坏,需要更换相同规格的喇叭;如果是电路板问题,可能需要焊接或更换相关元件。
4、噪声大
放大器产生的噪声包括交流声、爆裂声、感应噪声和白噪声等。在检修时,首要任务是判断噪声来源,即确定是前级电路还是后级电路的问题。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取下前、后级的信号连接插头,观察噪声是否明显减小。若减小,则故障在前级;否则,在后级。
交流声,其特点是听感低沉、单调且稳定,通常为100Hz的交流哼声。这主要是由于电源部分滤波不良所致,因此需要仔细检查电源整流、滤波和稳压元件是否完好。同时,前、后级放大电路电源端的退耦电容虚焊或失效也可能引发类似交流声的低频振荡噪声。
感应噪声,其成分复杂且刺耳,往往是由前级电路中的转换开关、电位器接地不良或信号连线屏蔽不良所导致。
爆裂声,表现为间断的“劈啪”、“咔咔”声,通常与信号输入插头与插座、转换开关、电位器等接触不良有关,同时需检查耦合电容是否存在虚焊、漏电等问题。后级放大电路则应关注继电器触点是否氧化、输入耦合电容是否漏电或接触不良。此外,后级电路中的差分输入管或恒流管软击穿也可能产生类似电火花的“咔咔”噪声。
白噪声,其特征为无规则的连续“沙沙”声,这通常是由前、后级放大电路中的输入级晶体管、场效应管或运放集成电路的性能不良所导致。在检修时,可以尝试用同规格的元件进行代换以确定问题所在。
5、失真
失真故障通常是由放大级工作点偏移或功放推挽输出级工作不对称所引起。在检修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放大器输出功率与失真的变化情况,来准确判断故障的具体位置。
对于电子管放大器,如果失真的同时输出功率减小,这可能是由于推挽功放中某一放大管衰老、工作点不正确,或是输出变压器局部短路导致工作不平衡。而如果失真的同时输出功率增大,则问题可能出在负反馈电路中的电阻变值、电容失效,或是阴极自生偏压的旁路电容短路。
晶体管放大器在失真方面也有其特点。如果失真随着音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这通常意味着推动级某只晶体管的工作点已经偏移(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无保护电路的功放中),或是反馈电路中的电容出现问题。而如果失真现象与音量大小无关,则故障可能位于前级放大电路,需要检查各放大管的工作点是否偏移。
此外,集成电路放大器也可能出现失真问题。这通常是由于工作电压异常或功放集成电路内部损坏所导致(特别是在无保护电路的机器中)。
故障一:整机无反应——通电后,放大器没有任何显示,功能键失效,同时无声音输出。
针对这一问题,首要步骤是检查电源电路。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利用万用表测量电源插头的直流电阻值。正常情况下,该电阻值应为几百欧。若发现电阻值差距显著,且电源变压器发热严重,则可能存在电源变压器初级回路的局部短路;若电阻值显示无穷大,则需进一步检查变压器初级绕组是否开路、保险丝是否熔断以及插头与电源线之间是否存在断线情况。
故障二:声音过轻——在音频信号的放大传输过程中,由于某个放大级的放大倍数发生变化或某环节衰减,导致放大器输出功率减小或增益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