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维修是指对音响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修复的过程,以确保其正常运作。音响设备可能因长时间使用、不当操作或环境因素出现各种问题,如声音失真、无输出、杂音等。
另一方面,如果继电器触点能够吸合,但仍然没有声音输出,那么我们需要检查扬声器是否正常工作、继电器触点是否接触良好以及静噪电路是否动作。
如果上述所有部分都正常,我们还需要用信号干扰法来进一步定位故障是在功放的后级还是前级电路。通过万用表的R×1挡快速点触后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观察扬声器是否有反应。如果有较强的“喀喀”声,那么说明故障在前级放大电路;如果没有反应,那么故障可能在后级放大电路。
对于未采用外设保护电路的集成电路功放电路(通常在集成电路内部有热保护),我们需要先测量其供电电压是否正常。如果供电电压正常,我们同样可以用信号干扰法来检查功放集成电路是否正常工作。通过在功放集成电路的信号输入端加入直流断续信号,观察扬声器是否有反应来进一步判断故障位置。
电子管功放无声音输出时,首要检查电源,观察灯丝是否明亮及管壳温度是否适中。若灯丝不亮且管壳冰凉,需检查功放管灯丝和屏极电压是否稳定。电压异常时,需深入排查电源电路,必要时断开电源负载以区分是电源故障还是负载短路。若电压正常,可在音量电位器的中心头引入直流断续干扰信号,观察反应强弱。若反应强烈,则后级放大电路正常,问题在前级;若无反应,则问题可能在后级。进一步,可在推动管栅极和输入放大管栅极分别加入干扰信号,判断哪级电路无反应,从而确定故障位置。对于可疑元件,如电子管,可采用代换法进行检修。
对于具备杜比环绕声解码功能的AV放大器,若在杜比环绕声状态下各声道无声而直通状态主声道声音正常,且电源电路无异常,则问题可能出在杜比环绕声解码电路或系统控制电路上。若在环绕声和直通模式下均无声,则需检查系统控制电路、信号选择电路以及总音量控制电路。
5、失真
失真故障通常是由放大级工作点偏移或功放推挽输出级工作不对称所引起。在检修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放大器输出功率与失真的变化情况,来准确判断故障的具体位置。
对于电子管放大器,如果失真的同时输出功率减小,这可能是由于推挽功放中某一放大管衰老、工作点不正确,或是输出变压器局部短路导致工作不平衡。而如果失真的同时输出功率增大,则问题可能出在负反馈电路中的电阻变值、电容失效,或是阴极自生偏压的旁路电容短路。
晶体管放大器在失真方面也有其特点。如果失真随着音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这通常意味着推动级某只晶体管的工作点已经偏移(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无保护电路的功放中),或是反馈电路中的电容出现问题。而如果失真现象与音量大小无关,则故障可能位于前级放大电路,需要检查各放大管的工作点是否偏移。
此外,集成电路放大器也可能出现失真问题。这通常是由于工作电压异常或功放集成电路内部损坏所导致(特别是在无保护电路的机器中)。
6、输出啸叫
啸叫故障是电路中自激现象所致,分为低频啸叫和高频啸叫。低频啸叫表现为频率较低的“噗噗”或“嘟嘟”声,通常由于电源滤波或退耦不良引起,需检查电源滤波电容、稳压器和退耦电容是否开路或失效。若功放集成电路性能不良,也可能引发低频啸叫,此时集成电路温度会升高。
高频啸叫则与放大电路中高频消振电容失效或前级运放集成电路性能变差有关。检修时,可在后级放大电路的消振电容或退耦电容两端并接小电容进行检测。此外,负反馈元件损坏、变值或脱焊也会引起高频正反馈,导致高频啸叫。
对于OCL功放电路的检修,需注意无输出电容的特点,确保双电源供电正负对称。在排除电源问题后,可逐步更换损坏元件,并测量各点电压和电阻,直至输出端电压基本为零。试听时,若无失真且元件无异常发热,即可安装大功率管,并利用另一个声道作参考进行修复。若对修复质量无把握,可在输出端串接大容量高耐压输出电容进行保护。